工業菌種是生物制造產業看不見的“芯片”,是完成生物制造過程的核心。擁有一個菌種,就擁有一個產品,擁有一個先進菌種,就占領一個市場。
——陳必強 北京化工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
當前,我國正在加速由發酵工業大國向發酵工業強國轉變,以合成生物學及高通量自動化篩選進化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正越來越顯示出其在菌種改良上的魅力,越來越多領域突破合成生物制造的技術難關,進入產業化開發階段。近日,在科技部生物中心組織開展的“綠色生物制造”重點專項2020年度申報項目答辯評審中,6大任務之一的“生物制造工業菌種構建”,受到業內普遍關注。
“工業菌種是生物制造產業看不見的‘芯片’,是完成生物制造過程的核心。擁有一個菌種,就擁有一個產品,擁有一個先進菌種,就占領一個市場! 北京化工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陳必強7月24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要努力在生物制造新一輪發展中抓住科技創新機遇,掌握新一代工業菌種的主動權,提升我國生物制造領域的產業競爭力,跑出“加速度”。
生物制造產業發展離不開工業菌種
一般來說,用于發酵或在催化轉化過程中作為活細胞催化劑的微生物都被稱為菌種,應用于工業用途的菌種則被稱為工業菌種。比如谷氨酸棒桿菌就是重要的工業發酵菌種,它被用于我們熟悉的調味料味精(谷氨酸鈉)的生產。
我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比較成熟的工業菌種育種技術和生物發酵產業。近十幾年來,我國工業菌種支撐的現代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勢頭非常迅猛!标惐貜娬f,如今我國的檸檬酸、味精、山梨醇、酵母等產品的生產技術工藝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生物基材料單體與聚合物產業發展速度較快,形成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生物材料單體的制備、生物基樹脂合成、生物基樹脂改性與復合、生物基材料應用為主的生物基材料產業鏈!标惐貜娊榻B,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年產2萬噸生物基丁二酸的產業化生產線,以及年產1萬噸的高光學純度D-乳酸生產線,聚羥基脂肪酸酯(PHA)年總產能超過2萬噸,產品類型和產量國際領先。而生物基材料的產業化離不開高效的工業菌研發。
“越來越多的精細化學品與醫藥化學品突破合成生物制造的技術難關,進入產業化開發階段!标惐貜娕e例說,比如浙江震元制藥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合作,通過途徑構建與優化改造獲得遺傳穩定的高效大腸桿菌細胞工廠,以葡萄糖原料發酵獲得左旋多巴,其生產成本與化學法相比降低50%以上。
此外,工業生物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快速將細胞變成“新工廠”,使我國在抗生素、維生素、生長素、氨基酸、人造肉等高端發酵產品開發上取得重大突破,成為未來產業化加速發展的關鍵。
新技術助力菌種改造更高效、更精準
我國現代生物制造產業的突飛猛進,得益于近十幾年來我國工業菌種應用的“加速度”,而這與我國在工業菌種領域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是分不開的。我國已經可以研發出更優秀的工業菌種,同時開發出與之配套的生產工藝,這些都促進了工業菌種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
比如工業菌種傳統的(經典的)誘變—篩選技術,20世紀70年代多使用紫外線照射這種物理方法以及誘變劑這種化學方法來使菌種產生基因突變!笆褂眠@兩種方法進行誘變,菌種的基因突變完全不可控,很多誘變后的菌種不僅性能沒有變好,甚至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标惐貜姼嬖V記者,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篩選出性能優良的菌種就只能通過“海選”——增加誘變細胞的基數。而當時篩選完全靠人工,每個人一天只能篩選評價十幾個細胞。這種篩選速度、數量無法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
這些年,我國工業菌種育種技術取得了很多創新和突破!皩Ρ葌鹘y的誘變—篩選技術,創新技術的篩選效率比原來有了成千上萬倍的提升!标惐貜娬f,這就像導演挑選演員,有的角色需要擅長唱歌的人,有的需要擅長跳舞的人,得保證一定量的基數,才能挑選出滿足各種各樣需求的演員。但原來由于篩選技術落后,導致這種“海選”的效率低、效果差,F在有了高通量自動化篩選設備,比如使用流式細胞儀,上億個細胞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篩選完。
“在菌種的進化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進行‘定向培養’!标惐貜娊榻B,在實驗室里,給菌種設置特殊的條件,通過設計好的巧妙模型引導菌種的進化過程,用高科技的生物技術方式,使進化速度加快,并且朝著我們設計好的方向進化。
隨著基因技術的飛速發展,菌種改造技術還可以根據需求,設計出各種不同性能的工業菌種,解決誘變—篩選技術中誘變環節的不精準性問題。
增強核心競爭力讓菌種資源自主可控
“微生物戰略資源短缺嚴重制約我國微生物產業發展。我國益生菌產業產值超500億元,占全球產值的17%,而核心菌種自主率不足10%!敝袊こ淘涸菏、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不久前表示。